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

e-Talk IT人必修的一堂課:企業流程

這篇文章不只適用IT,IE也需要具備相同觀念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e-Talk IT人必修的一堂課:企業流程
明基電通資訊技術服務中心資訊長趙素娟

員工人數:2,100人
資訊部門人數:100人(Global)
現職:明基電通資訊技術服務中心資訊長
經歷:宏電研發部
學歷:美國猶他州立大學電機碩士

現今不論產業類型,e化都是「Must」,如同IT部門的基礎建設一般,打好了基礎建設,端視企業如何應用,因此差異在於每家使用的方法、程度有所不同。e化的概念談論多年,此時此刻,e化應該逐漸走進企業經營層面之中。

明基(BenQ)資訊部門的職務可分為3大塊:第1、infra,負責維護網路基礎架構,第2、應用系統,應用系統之下再細分2部分:ERP相關(ERP-related)的系統,涉及資訊交換(transaction)的系統,及無須資訊交換的應用,如表單(Work Flow)、人資(HR)、知識管理(KM)等。

IT單位應比一般使用者更能掌握企業所有流程

正因e化須融入經營的要求,近年來,IT的定位是眾人經常討論的議題。確實,IT角色和被賦予的期望已不同以往,現今市場上有多樣的解決方案任君選擇,網路上有萬卷書供你參考,若IT只是尋找解決方案、引進公司,貢獻的價值則大不如前,所以IT必須明白4點:公司的需求(requirement)、業務策略(strategy)、業務方向(direction)和業務流程(process)。

舉例來說,IT若對供應鏈不甚了解,不懂產品如何進來、出去、不懂客戶間的關係,試問該如何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,遑論維護好客戶關係;從整體面來看,IT人員要比一般使用者更能掌握企業所有流程才對!

因為採購人員只熟悉採購範圍,負責跟供應商交易,而不清楚後段的流程,例如貨進到公司之後的流程、PO怎麼出去、財務怎麼處理、海外怎麼賣等項目;對採購工作而言,並不須要詳細了解一連串的細節,但對IT人員來說,卻是非懂不可。

因為,IT架構的流程是end to end、環環相扣,資訊人員必須了解所有工作流程,若完成1個手續須通過10道關卡,IT就得涉獵10個環節,唯有緊密結合的系統方能發揮效力。不過,我要重申就整體面流程而言,單一部門的實際作業和know how深度,IT部門當然不及使用者,但IT勢必得培養產業能力,否則難以顯現自我價值。

IT部門2大努力方向:角色轉型和滿足企業國際化需求

如前所述,IT正值轉型階段,如從早期被視為花錢單位,到現今應跳脫從成本觀點看待IT的價值,任何部門都被企業期許cost down,不僅僅是IT,不過,IT若只是省錢單位,是很難顯現價值。我想跟大家分享1個公式:IT價值=業務表現(Business Performance)除以IT支出(IT Spending),節省5元或投資5元,哪一個才對,沒有絕對答案,但花5元,若能為企業賺進30元,按照公式計算,絕對比省錢更能為企業帶來最大的效益,甚至是競爭力。

因此對明基資訊部而言,目前首要突破的,正是努力角色轉型,如何選擇最合適的解決方案,除了以技術的角度看事情外,必須開始了解企業流程、業務,要提升企業哪一構面的競爭力、如何實現等,皆是IT人未來的重要任務。

第2個努力的方向,則是致力滿足企業作為國際品牌的需求。大致而言,BenQ採行集中式IT架構,除了涉及當地要求(local requirement),例如稅賦計算依據地域特性、允許上線獨特系統,以降低管理複雜度、避免出現資訊孤島的窘境。

不過,既是國際型企業,IT要顧及的不只是台灣單一據點,但歐洲、大陸環境不同,怎麼選擇、部署1套符合各點需求的產品和神經架構、如何適時、適度的妥協,須要妥協時,又該如何跟使用者溝通、協調,實屬不易,例如,讓使用者了解,要求妥協的原因不在於IT做不到,而是基於企業整體和一致性考量,未來這類型的工作將越來越吃重,亦是專案成功與否的關鍵;IT人勢必培養上述能力,同樣也須要組織、人員心態的調整,資訊部仍在努力。

另外,2007年是明基成立的第6年,卻也是切割品牌和製造後,「新明基」的第1個年頭,分家後,IT不再須要看顧生產端,未來工作將更著重維護品牌,像是顧客關係、顧客關懷等。

給CIO的建議:用功、栽培值得培養的下屬

甫進入IT產業時,正值台灣電子產業起飛之際,隨著公司成長,從小公司走向大企業、從本土邁向國際化、從製造導向轉成以銷售、品牌為核心,從中獲得許多珍貴的經驗和優勢,對於身為這個世代的資訊長,有1項體會,開口若老是談技術,價值將一點一滴流失,和business並肩走,是CIO躲不掉的工作。

身為不同層級的IT主管,擁有各自使命,CIO演進史,通常是從技術導向,逐漸建立流程概念和溝通技巧,懂得和其他部門、同儕溝通,讓對方了解技術能夠幫忙什麼、什麼又是技術做不到的,再更上一層,則要和高階管理人員溝通,必須了解商場語言(business language),用他們的語言溝通、主動提出建議,並且讓老闆知道底下的IT人很重要,讓這些一同打拼的兄弟感受被肯定的價值,而不是1個沒有聲音的社群。

作為CIO,「用功」是永遠的功課,從報告、廠商、網路等管道了解新趨勢,例如虛擬化、綠色IT、SOA等,才能判斷系統是否值得引進,不過,CIO也不能只具備管理知識,缺了技術這個基礎,亦無法圓滿。

另外,CIO也要培養人才,適時給予具有發展潛力的同仁磨練機會,例如一同餐與高層會議,並可負責簡報,但值得注意的是,給予任務後,不忘提供協助,像是花些時間和同仁一起檢視、討論簡報架構,以及根據與會對象的層級,修正簡報內容,協助下屬做好準備,在培訓歷程中,養成人才,找到接班人。

沒有留言: